
文◎赵磊
小知识颜真卿书丹的《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简称《多宝塔碑》)立于唐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现藏西安碑林第二室。此碑高285厘米,宽102厘米,碑文共34行,满行66字,由岑勋撰文、徐浩题额、史华刻石。
作为颜真卿四十四岁时的壮年力作,此碑标志着颜体楷书风格的初成,因其法度谨严、技艺精纯,被后世奉为楷书入门的经典范本。
《多宝塔碑》的用笔,起笔以藏锋为主,兼用露锋,横画起笔常呈斜尖状,区别于柳体的齐头方脚。这种笔法既承袭了初唐诸家(如褚遂良)的秀劲,又融入了民间写经体的朴拙,呈现出刚柔并济的特质。横细竖粗,横画细劲挺健,竖画浑厚凝重,视觉节奏鲜明。
结体上,《多宝塔碑》以方正匀称为基调。字形多呈方形而下部略宽,重心沉稳。笔画间距均匀,布白规整。这种严谨并未导致板滞,颜真卿在法度内寻求变化,使字体于平稳中见奇趣。
颜真卿多宝塔碑米字格
图片
碑文内容记载了唐代佛教史的重要事件。
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夜诵《法华经》时,感得多宝佛塔现于眼前,遂于天宝元年(742年)在千福寺发愿建塔,历时四载而成。此后,楚金每年在此为皇室与苍生抄写《法华经》《菩萨戒经》,天台宗修行实践。
据碑文“感通帝梦”所载,玄宗梦中见塔上镌有楚金之名,醒后遣内侍查证属实,遂赐钱五十万贯、绢千匹助建,次年更亲题塔额。这一“圣梦有孚”的叙述,实则是宗教与王权互惠的象征。玄宗时期推行“兴道抑佛”政策,将《老子》纳入科举,而多宝塔的修建恰反映出唐代皇室对佛教既控制又利用的复杂态度。
颜真卿《多宝塔碑》欣赏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